“中国的碳市场总体表现要好于发达国家碳市场建设初期。”在上月末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,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如是说。这场吹风会介绍的,正是即将于5月实施的《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》。经过近几年的大力推进,碳达峰、碳中和共同组成的“双碳”目标已经深入人心,而碳交易从地方试点到全国市场建设,已走过十几年的历程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,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核查能力,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,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。而在全国“两会”上,碳市场建设也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关键词之一。从全国市场来看,继电力之后,钢铁、建材、化工等七大重点行业也已开展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,“入市”在即,碳交易市场迎来扩容新契机。“未来全国碳市场的出台对于我们而言是重大利好,水泥行业可以借此机会加速淘汰落后产能,我们和其他能耗表现较好的龙头企业一样,希望尽快推出。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金年会建材科技总裁景世青表达了对碳交易市场扩容的期待。水泥是建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同时也是碳排放大户之一。根据《2023中国建筑与城市基础设施碳排放研究报告》,2021年建材生产运输阶段碳排放值为17.0亿吨二氧化碳,占全国比重16%,其中水泥的占比就达到15%,“双碳”任务不可谓不艰巨。在景世青看来,受城市化发展阶段和房地产行业变化调整等因素影响,水泥行业已经出现“平台期”。“这需要依靠产能迭代来达到新的工序平衡,而碳排放、碳交易的管理是有助于产能结构调整的。”对碳交易市场持续鼓与呼的不只是金年会建材科技。海螺建材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、院长周金波曾在去年全国“两会”期间建言加快推进水泥行业进入碳市场。他认为这将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,鼓励水泥企业通过绿色低碳技术攻关,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,淘汰落后设备和产能,实现水泥行业绿色低碳发展。
对于越来越近的全国碳市场扩容,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碳交易的机遇中蕴含着挑战。最显而易见的挑战,在于碳排放权的分配是否科学、合理、公平。景世青就指出,水泥行业的碳配额分配方案、核算报告和核查要点、排放边界等内容仍在讨论之中,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,他认为,通过产能来核算碳排放配额是相对合理的。
“对于传统高排放产业,碳排放权分配时,应考虑到行业减排的难度和成本,鼓励采用替代能源和提高生产效率,同时也要考虑行业内部公平性,确保中小企业不会因为规模较小或资源相对有限而处于不利地位。”
文章来源:http://mp.weixin.qq.com/s/4Wstp4a1P73v1LBA-7YvWQ